(资料图片)
心有所戒,行有所止。作者:有书霞光满天 来源:有书(ID:youshucc) 何谓口头禅? 它是指一个人有意无意间习惯说的话语。 口头禅,大多跟本人的性格、生活或状态有关,有些是积极的,有些却是消极的。人际交往中,有一些口头禅,会让你不知不觉败光好人缘。今天,我们一起来盘点几句败人缘的口头禅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! “我早就说过……”小王拿着策划书,哭丧着脸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。 很明显,方案被否了! 张姐见状,一拍手皱着眉头说:“我早就说过,你这做得太简单了,咱主任要求多高啊。”小王脸一沉、眼一瞪说道:“就你行,你是诸葛亮!” 张姐尬笑了一下,悻悻地走开了。 正所谓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 当别人在沮丧或后悔时,一句“我早就说过……”,无疑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。 类似的还有:“我早就提醒过你……”、“我早就知道……” 这种口头禅,就是典型的马后炮,在心理学上称为“后视偏见”。 一般而言,有后视偏见的人,因为对事情的结果先入为主,往往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,总是沉迷于“我早就预料到了”的感受当中。 同样一件事。 做好了,他会说:
“我就说很简单嘛。”若没做好,他又说:
“我早说过这事很难,看,搞砸了吧。”如此马后炮之人,既一味凸显自己的先见之明,又轻易否定了别人的努力。 久而久之: 朋友寒了心,疏远你; 孩子心生叛逆,跟你对着干; 下属抱怨你,懈怠工作; 同事跟你发生口角、争执,排挤你。 可怜之人,必有可恨之处。 要想改变此种尴尬局面,就要学会自我调整。事前,多一点思索,早一些提出想法;事后,多一分客观,早一步做出补救。如此,一定能游刃有余地把事做好,跟人处好!
共修《药师经》
祈愿消灾延寿!
“那还不如……”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: 你在情人节收到一束花,他说:“那还不如送99朵。” 你好不容易买辆代步车,他反问:“那还不如买辆越野车。” 你正跟人分享“五一黄山之旅”,他张嘴就来:“那还不如去海边。” 凡此“煞风景”的话,貌似是在给人提意见,其实是在泼冷水。 “那还不如……”这句口头禅,是典型的沟通盲区。 它会让人感到被评判、被否定、被指指点点,说白了,就是自尊受损。 此时,当事人可能会心生不悦,埋下了芥蒂,或者干脆怼上一句:“关你什么事啊!”而周遭之人,也会对“泼冷水”者敬而远之,以免成为下一个“受害者”。 常言道:“一样米,养百样人。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不奢望三观一致,不追求喜好相同。面对既成事实,你可以保持沉默。如果非要开口,可以说:
“有人送花,真幸福。” “以后你就不用挤地铁了,真好。” “黄山的景色确实好美!”恰如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·詹姆斯说:“人最深层次的需求,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。” “随便!”有人做过一项调查,在国人的口头禅中,“随便”二字以10.5%的得票率荣登榜首。 问他吃什么:随便; 问他去哪玩:随便; 问他选什么颜色:随便…… 简单的两个字,说话者看似很随和,其实最难伺候。 询问者不仅要去猜“你到底想要什么”,还会接收到“你根本不在乎”的感觉,让人心里有一股无名火。 其实,与其说“随便”,不如换成“听你的、你安排的我都满意”。 说话,不仅是本能,更是一门技术。 生活中,除了自己不要说“随便”,又如何避免被“随便”支使呢? 比如,你和同事A经常一起吃饭。你可以用两种方式: 一、封闭式问法,缩小选择范围。 比如:“中午吃桂林米粉还是煲仔饭?” 二、明确意见并解释,迅速促成决定。 比如:“中午吃蒸饭吧,楼下新开了一家,据说有上百个菜品,味道还不错。” “都是为你好!”人与人之间有意见分歧时,其中一方总会冒出一句这样的话:“都是为你好!” 而对方听到这句话,却会油然而生一种厌恶感。 因为,这是妥妥的道德绑架:似乎说者是多么的大公无私,而你,却是如此不识好歹。 一般而言,说这句话的人,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。 他习惯用自己的视角思考问题,用自己的方式做“为你好”的事情。 亲子之间,可能是让孩子连轴转地学习; 夫妻之间,可能是过度干涉对方的私人空间; 朋友之间,可能是越俎代庖地替你做了决定; 同事之间,可能是抢走了你的分内事去邀功请赏。 凡此种种:让孩子委屈,让另一半变成“透明人”,让朋友“敢怒不敢言”,让同事“哑巴吃黄连”。 而说话者,却堂而皇之、振振有词。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。人与人之间,亲也好,疏也罢,切忌用“为你好”的关爱去裹挟一个人,用“为你好”的言语去恶化彼此的关系。“我说话直……”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? 说话前,会客气地来一句:
“对不起,我说话比较直……”或者是大大咧咧地说:
“我说话直,你别介意……”通常,后面跟着的,肯定不是好话。 比如:你这方案做得太烂了,你穿这件衣服好难看,你的白头发怎么这么多。 如此,其实是把没礼貌当作直率,当作出口伤人的免死金牌。 事实上,被肆无忌惮地直戳痛处,谁会“不介意”? 凭什么让人“别介意”? 大多时候,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,只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罢了。 因而,碰到这样的人,可以直接打断:
“那你就先不要说,想想再说。”正所谓:“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不过脑子地口无遮拦,这不是性子直,也不是真性情,说到底,就是坏!以人为镜,鉴己照人。要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,必须要学会高情商的表达: 需要时,委婉提出建议;说人时,不做无谓比较; 说事时,不在内行人面前“班门弄斧”;无法改变时,闭口不谈…… 一句话总结:真话不全说,假话全不说。 “你懂我的意思吗?”朋友阿强分享了一件事。 会议上,同事在汇报项目进度,几分钟后,他来了一句:
“领导,你懂我的意思吗?”话音刚落,上司的脸色突然一变。 会后没几天,同事跟进的项目,居然换人了! “换人”的真相,不得而知。 但那一句“你懂我的意思吗”,却曾被评为“十大最招人烦”的流行语。 类似的还有:“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”、“你能‘get’到我的意思吗?” 说者似乎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,又像在挖苦、讽刺对方。 说到这,可能有人会反驳:人家只是想确认一下,保证沟通有效性。 然而,通过观察,你会发现说者有两种表现: 一种,是不屑的表情。 因为,他认为你根本不懂,心里鄙夷却不好明说; 另一种,就是不等别人的反应,自顾自地往下说。 因为在他心里,这句话只是自己接下来的高谈阔论的开场白,对方听没听懂根本不重要,看他表演就行了。 由此,说者很爽,听者却堵得慌;说者还在滔滔不绝,听者却早已想结束对话。 正所谓:
“地低成海,人低为王。”与其用“你懂我的意思吗”刷存在感、优越感,不如放低姿态问一句:“您觉得我说的清楚吗?” 鬼谷子说:“口,乃心之门户。”每一句口头禅,都是内在心理的一种折射。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一些糟糕的口头禅,越说,越会让你败光好人缘。 愿往后,我们都能学会:说好听的话,说有修养的话,说对人有帮助的话。 既如此,你好,我好,大家好,人缘自然好!
扫码进群,共读《药师经》
祈愿身心安乐,诸事顺遂!
▼▼▼
作者:有书霞光满天,有书原创作者。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,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,关注公众号:有书。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,转载授权请联系有书主编,微信:youshu925。
图:一心问禅原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