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产品人做决定靠的是经验。
但悲哀的现实是:
(相关资料图)
很多过去的经验,现在行不通了。
为什么行不通?
很简单,用户变了,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变了。
到底怎么做出新用户需要的产品?
这是一门学问,值得本文花近5000字好好聊聊!
关于产品,用户基本能感受到以下三个维度:
1.是否解决刚需;
2.品质好不好;
3.产品的调性和品位高不高。
产品靠细节,细节出品味,品味出爆品。
如果产品细节做不好,在现代人面前,丝毫没有机会。现在很多出问题的产品,不是出在性能品质上,而是细节管理不行。
细节是天使,它可以让用户着迷,细节也可能是魔鬼,不重视他,他就夺走成功的可能。
1.产品定义, 我们要定义卖什么给目标用户、在什么场景使用,基于这些要求我们应该用什么解决方案等,都应该在产品定义时搞清楚。
2.情感交互, 人跟产品的对话,交互,在使用这个产品时,是否舒服,有没有满足感。
3.产品价值, 这个产品给社会及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。
如想取得高销售额,前提得把这几个因素都考虑周全。
每个人做产品的时候,都信心满满,认为自己做的就是爆品。但实际上,未来将有一堆的坑正等着他去趟,时间成本、经济成本、团队士气等,整个开发过程就是一场消耗战,比拼耐心,最后熬出来的产品,也还不一定是爆款,更有可能是「爆胎」。
如何去规避产品创业的坑,提高成功率?
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方法论,没有好的方法论,处处是坑,处处试错。有了方法论,虽未必做出大爆品,但成功率会提高很多。
每个人对爆品的理解不一样,90%的人认为爆品就是有量,把销量卖上去就好了,但这样够吗?
我认为是不够的,个人认为爆品至少要具备几个维度的标准:
第一、量大, 卖得足够多,比如百万级。
第二、口碑好, 如果在小米或小米有品,天猫,十号街商城平台上看到一个产品的好评率如果超过95%,那它基本会是个爆品。
第三、品牌赋能, 一个产品卖出去了,能够顺便把公司的品牌、产品品牌拉高。过去的年代,是由品牌来赋能产品的,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变了,首先是产品做好了,给品牌赋能。
第四、 行业的标签, 比如小米手环、小米移动电源、小米空气净化器。
如果这个产品出来能够给公司的品牌加分,它是非常有价值的,这也是产品爆品的真正价值所在。
第五、一个产品卖爆时,它是不是行业创新代表?
拿小米手环为例,当时其他品牌手环都卖一千多块钱,小米手环才卖几十元。那这几十元产品里面还做了哪些创新?
第一是续航能力,充一次电可以用20多天;第二是成本,别人是200多块钱的成本,它是70多块,可以想象研发和供应链能力有多强?还有技术工艺上,也做了巨大的改变,让他更美更小更轻,这样的产品自然成功了。
从这五个维度上当做爆品标准,就算只能满足3到4个条件,这个产品也一定能成功的。
一个产品的定义,非常重要,直接决定产品的生死!
在谈产品定义前,先谈一个小问题:
什么样的产品能种草?
很多人在做产品的时,不重视产品定义、不重视交互、还忽略情感表达。
有句话叫做定义决生死,这句话在小米系里面特别的受到推崇,每个人都是这句话的信徒。
如果产品没有成功定义,后面的所做一切都将是垂死挣扎。
产品能否成功,基本上取决于你的定义是不是准确,否则你后面开始做ID、开模、营销都没有用了。产品定义那一刻就决定了产品失败了。
我自己踩过很多坑,曾经做过一个IOT智能产品,用了两年半的时间。开始定义时没有问题,可随着研发进入更深层次时候,因追求完美,发现技术解决方案成本超出了原来的预估。
如果成本过高,将导致产品失去最终定价权,就是说超出了用户的购买力,虽然已经想到这个风险点,但基于面子和侥幸心理(对,就是面子),最后我们依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强行投模量产,那个项目下场很悲惨,亏了足足1500万,还导致团队合伙人散伙,这是一个惨重的教训。
今天我们做产品时,在产品定义上非常谨慎,小米生态链的兄弟公司,基本上对「定义决生死」这句话都奉若圣旨。
怎么定义产品?简单用三招。
一、找准刚需,简单粗暴那种
二、找制高点, 这点很关键,华强北的那些人在做产品定义时,他永远是找隔壁柜台卖得好的,抄隔壁的,要不就把他做成一模一样,然后价格比他低五毛钱,或者就多一个无关紧要的功能,所以他连批发市场的门都不出,就找了一个标准。
今天很多人做产品并不是没有追求,而是方法错了,他没有去找最牛的业内产品去做参考,没有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、最好的工艺、最好的模具厂来去做产品。
找制高点很重要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,你永远比巨人还高半截。
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,这方法非常有效,像今天国内的手机厂商,都在把苹果手机作为一个超越学习的对象,哪怕跟苹果的差距很远,只要把他当做一个学习对标,不断改善,自家产品自然越来越好,到今天,国产手机已经非常优秀,接近甚至部分设计超越苹果了。
第三个标准叫超出预期,不是超出自己的预期,是超出用户的预期。
我们今天90%的产品一发布以后,在宣传片在文案里面发现产品非常的好,可是一旦付钱买回家,却大失所望,因为在营销过程,商家夸大,拉高了用户的预期,这种做法非常不得当。
想要做能卖爆的产品,这三招很管用,很简单,容易学习运用,如能真实执行到位,就少犯错误了。
要做爆品,一定要杀鸡用牛刀,高维打低维。
第一把牛刀,要有很牛的团队。
如果这个团队不行,没要求没能力,怎么可能做爆品。所以第一件事情要把团队组建好,要匹配互补,尽量找行业最厉害的人。
行业里有一句话叫产品如人,人如产品。我之前开始筹备做电商,运营十号街,很多朋友经常找我,说自己的产品卖不好,没有好销售渠道,能不能上十号街上架销售。
我觉得他说法有问题,因为现在只要产品足够好,渠道都会自己找上门来,卖不动,几乎都是产品的问题,我让他把产品寄过来看看,我能一看产品,就知道你的团队怎么样(水平了)。产品如人,人如产品,很棒的人自然就做出很棒的产品。因为他有追求,有能力。
第二把牛刀,要有很牛的供应商。
我们在搞双创的时候,经常看到一些产品,ID做得非常漂亮,定义也没有大问题,应该会是爆款,可是最后偏偏又被搞砸了。
因为产品团队为了节省成本,找的是二流的模具厂,找了很差的供应商,这个产品一开模下去,各种修模改模改图,几乎把模具改烂为止,最后不但耽误了一个最佳上市季节,产品做出来还不堪入目,拿到手上工艺粗糙,刮手,简直无语。
所以如果要来通过硬件创业,一定要找最好的供应商来跟你配合。
一流的供应商,能够弥补团队的经验不足、工艺能力不足,因为他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跟制造经验。
如果三、四流的供应商,如果你到了那个供应商工厂去,他都要你教他怎么来做这个产品的时候,注定会失败。你千万不要认为你是神仙,你教给他,他立马就懂就会,他那个公司已经有多年沉淀下来陋习,是没法短时间改变的,今天你指导教一下,可能第二天他就忘了,依然我行我素。
如果你拿到一个产品到供应商那里,他如果能告诉你的产品设计,还存在有这样那样的工艺,结构问题,还不能量产,或成本较高,直通率比较低,中间有潜在什么风险,他除了指出,还能够帮你找到解决方案并改善,那么这种供应商基本靠谱的。
当然你再看一下他以前做的产品,是不是一线的大品牌,产品是不是做得很漂亮。
以往硬件创客团队会死在哪里呢?大概率会死在供应链,几乎占了百分之七八十以上,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感同身受。
我们会找牛逼的供应商和自己合作,拜他为师,这些好的供应商会让自己少踩坑。
大家会认为大厂的成本太贵了,其实表面上看他可能会比较贵,比如说找富士康。可是它至少保证品质及准时交付,不然你会到冬天发布风扇,夏天去卖电暖机,你不倒掉才怪,因为你错过了最佳的销售季节,势能没有了。
小米生态链公司,一般只找行业前三的供应商,这个习惯在小米生态链企业里面运行已经非常顺畅,大家也尝到了好处。
事实上当你的量一上去,你的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,还有可能变得更低。
第三把牛刀,要有很牛的渠道,一个产品好不容易做出来,不要随便的卖,一定要找好一个渠道。
如果你这个产品能够上小米的众筹,大家认为这就是精品,因为小米的团队已经帮你筛选过,用户信任。他认可小米的品牌,平台帮你筛选的产品一定是OK的
用户会自然认为什么地方销售什么产品,如果你产品是在华强北首卖,他不可能会是一个大品牌,也不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,品质没有保障。
渠道会给你的产品和品牌背书,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,就像我们今天开发一个产品出来,能打上米标,产品一定卖不差,一是产品好,二是小米品牌背书。三是小米全球的渠道卖货,上量爆款水到渠成。
好渠道标准一个叫能卖货,另一个叫成本低,其它的赋能很重要但一般人不太关注,意识不到。
这三把刀用好了,产品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大大提升。
几十年来我们做产品都讲三个力,一个叫产品力,一个叫渠道力,一个叫品牌力。
互联网时代产品力最重要,产品是1,其他的是0,这是真理,不用置疑,无需验证,直接做就好。
以前在非互联网时代,我们有信息差,走的是塔形结构的一个分销体系,今天信息透明,容易比对,所有信息直达用户,只能靠产品本身的竞争力。
那么产品力怎么打?
开发一个好产品,必须要有产品经理、设计师、工程师。
大部分的公司没有这样的三权分立,就容易出现问题,比如ID做了一个产品出来,最后就会受制于工程师,他基于实现条件和能力,说这个工艺不能做,那个要求也做不出来,还有成本,最后都各种妥协。
结果可想而知,在研发过程中,产品经理和ID,研发工程的岗位矛盾很正常的,基本上每天都在吵。
ID负责什么?负责视觉情感的交互,其次是把控产品的PI一致性,画图建模只是基本功,因为你要做产品,要做品牌,你必须保证这个产品系列的一致性,强化产品和公司的品牌文化。
今天中国很多公司产品文化管理都做不太好,把大家的的产品都拿过来,把logo盖住,摆在桌面上,大家来认,除了米家的,其它都分不出谁是谁!
有句笑话:再牛逼产品经理,碰到霸道总裁,最后都成傻逼。
再好的产品经理,若碰到一个不懂装懂的霸道总裁,老是添加领导意见,结果都会面目全非,背离了产品最早初心。
所以产品经理,研发工程师和ID务必建立三权分立的管理方法,相互制衡,每个部门要有自己的原则底线,如果出现工艺和要求矛盾的时候,共同寻找一个比原来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,产品才能做好,不然大家都死一块。
高要求的产品经理以及团队的实现能力,是爆品的保证。
产品经理再强,结果执行不好,结构做不好,技术方案做不好,工业设计做不好,也不可能爆品。
很多人都说自己能做爆品,非常自信,其实说能做爆品和做出爆品是两码事,一个是吹牛逼,一个是真牛逼。
因为每个人在启动做产品的时候,都认为自己能做成一个爆品,自己说着都觉得激动,不然怎么会开始呢?最后却爆胎了,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好多老产品人已经不敢凭空自信,只有心存敬畏,如履薄冰。
产品方法论很重要,实践之后获得了成功,再迭代升级,与时俱进,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,成功只有靠一点一点的调整和优化。
然后,继续艰难地走下去!